清明扫墓寄托哀思,老年人重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前沿资讯
图/IC photo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清明是踏青扫墓、对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,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。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方玲提醒,此时应重点预防心脑血管病、哮喘、皮肤病以及感冒。
清明时节,人们悲痛伤感,尤其是老年人在扫墓时,易沉醉于悲伤而不能自持,导致心肌梗死、中风等疾病发生。李方玲建议,有冠心病、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扫墓时最好有亲人、朋友陪伴,避免出现意外。
“如今正是繁花盛开的季节,也是花粉过敏高发期,容易引起咽喉痒、咳嗽、胸闷、憋气等,甚至诱发哮喘发作。过敏体质的人外出时戴好口罩,尽量不要到花草多的地方。”李方玲提醒,野外扫墓时应避免深入草丛,最好穿着长袖衣裤及长靴,束紧裤口,在身体暴露的地方涂上驱虫剂。此外,清明处于春夏交替之际,也是冷暖空气交替相遇之际,天气、温度变化较大,时热时冷,应及时增减衣物,预防感冒。
李方玲表示,人们在清明节这天凭吊先人,也是一次宣泄哀伤的机会,有利于消除不良情绪,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,尤其是以下几种情志养生方式。
◉适度哭泣
哭泣是一种直接的疏泄方法,泪液的流淌排放,可以促进肝主疏泄的功能,调理气机,使肝气条达舒畅。
◉倾诉调节
人们可向先人倾诉,使倾诉者将心中的委屈、压抑、苦闷、焦虑等情绪排解出来,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。
◉运动调节
运动是调节情绪的良方。生理学研究表明,运动可促进大脑分泌愉快素(内咖肽);汗水排泄不良情绪分泌的激素。
◉情绪调节
快乐是心理健康的不老丹,精神乐观可对抗消极情绪,促进人体生理功能。尽管人的性格各有不同,也都可以在生活中通过锻炼、陶冶情操,逐渐培养成为乐观的性格。
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
校对 陈荻雁
-
艺术家边剃头,边作画,用10万根白发创造“新东方明珠”这是一幅发人深思的画作。近日,上海艺术家杨烨炘走出封闭2个月的家门,以行为绘画的方式创作了《新东方明珠图》献给上海。杨烨炘以疫情期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X 关闭
资讯
X 关闭
聚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