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)
戴上一副虚拟现实眼镜,在独特视角下观赏古城的“前世今生”。陕西西安推出的“VR沉浸式”空中览古城项目,给游客带来震撼而美好的体验。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和可穿戴设备在消费场景中大展身手,也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色彩,让人大呼“太过瘾了”。
今年以来,我国消费市场回暖势头比较明显,开了一个好头。其中餐饮、文娱等服务业表现亮眼,而服务性消费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近“半壁江山”,受到广泛热议。
“旅游不再是简单地守一座山、一个园,而是在历史文化挖掘和技术应用中催生新的业态。”今年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专注于文旅产业创新的吴国平带来了打造文旅业“专精特新”的议案。他提议,推动文旅行业数字化变革和自主研发,文旅行业的“专精特新”要更侧重人性化服务、创意、美学等多个维度。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。要恢复,就要盘活“存量”;要扩大,就要创造“增量”。既要有传统消费的转型升级,又要有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的扩能增效。当下,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,高品质、定制化、体验化更是打开了消费的全新空间。从文化经典的数字呈现,到“新国潮”的个性化表达,无不体现出对“人”的关怀和精神满足。
如果说文化和精神内涵赋予了消费以内核,那么科技则为消费插上了一双翅膀。当下,数字化、网络化和智能化成为新型消费的明显特征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壮大,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7%以上。
种种“新”消费,不仅刺激了消费活力的持续释放,也拉动了经济增长、满足了人们的美好生活追求。有了新前景,还要让老百姓敢消费、有钱消费。而从中央一系列稳就业和加强财税支持等措施来看,消费并不是在单线前行,而是在一盘综合盘活的棋局中健康远行。
从加快消费“提质升级”,到保持“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”,一个“质”字贯穿全局。需求和供给相互牵引,使消费两端走向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。这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,也是实现良性经济循环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。
(文|石墨)
-
艺术家边剃头,边作画,用10万根白发创造“新东方明珠”这是一幅发人深思的画作。近日,上海艺术家杨烨炘走出封闭2个月的家门,以行为绘画的方式创作了《新东方明珠图》献给上海。杨烨炘以疫情期
-
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两个月却没收到货?亚马逊回应“花8000多元买的商品,白等了两个月却没收到货。”近日,消费者赵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投诉,称他通过亚马逊购物APP下了两笔订单,在等待两个月后订单均被强制取消。
-
广东省消委会发布二手车买卖合同示范文本为配合广东省推进“阳光二手车”工作,促进二手车流通行业健康发展,推动经营主体树立诚信经营理念,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,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-
国家卫健委:家庭医生签约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有望打通3月15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、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提出的《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发布。
-
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榜出炉:冠军碧桂园近日,中指研究院公布了2022年1~2月房企拿地(金额)TOP100榜单。令业内惊讶的是,除了品牌房企名次“乾坤大挪移”,榜单内还冒出了许多“名不见经传”的新面孔。
X 关闭
X 关闭